“太歲頭上動土”的由來
唐朝末年,由於統治者荒淫無道,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於是,農民起義便成風起雲湧之勢。在這其中,黃巢率領的起義軍勢力最大。他們 走潼關、入長安,建立了大齊政權。
但是黃巢並沒有在長安逗留太久,因為還有許多唐軍沒有被消滅!這一天,他率領兵將百余人到臨潼縣去了解當地的民風民情。在半道中,他們被一座高大墳墓擋住去路。這座墳墓所埋之人不是別人,正是那漢高祖劉邦之父。黃巢認為一個人都死了這麽多年了,還占據著這麽多良田,真是可惜了,還不如把它平了,讓老百姓種上地吧!於是他便讓隨從借了一把鐵鍁,挖了起來。與此同時,他也親自向農夫借了一把大鍁把墓頂挖了個大坑。挖完之後,黃巢放聲大笑,隨即吟詩一首:
輾轉中原逐驚鹿,
西進長安過齊都。
吾輩豈是山野人,
太歲頭上敢動土。
從此,“太歲頭上動土”這句話就流傳下來,後來,人們用來比喻敢於觸犯有權有勢的人。
下一篇:“兩面派”的來源